欢迎来到 上海在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在线 > 国内 > 文章内容

智慧学校建设“要快速并且规模化”

作者: 编辑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1-07-15 阅读:

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是安徽省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望江路校区于2016年正式启用,学校面积大、硬件设施完备,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倡导“减负提质、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成为多元开放、和谐共生的高品质中学。

2021年,合肥市高质量启动智慧学校示范校建设,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望江路校区被列为县区级示范校进行智慧学校深度打造。学校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以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为重点,着力打造“未来教育”,注重减负增效、因材施教,助力师生共同发展。

·如何理解“智慧学校”的概念?

李燕涛(执行校长):要做好智慧学校建设,首先必须聚焦“教、学、管”三大方面。

从教师的“教”来说,智慧学校的建设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的教学行为等进行提示,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对于学生的“学”来说,首先,智慧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第二,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诊断性的分析;第三,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即时跟踪和监控;第四,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提示。

对于学校的“管”来说,首先要提升的就是便利性,比如资料分类归档、物品使用管理、重要活动提醒、采购信息同步、日常检查上报等这些常规化的琐碎工作,如果可以自动化完成将会极大地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另外,智慧学校管理系统要对教师的业务状态进行即时的记录与提示,包括教师的教学成绩、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各方面;并对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各方面的活动、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此外,智慧学校还要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比如生活管理和文化建设等,进行智能化的支撑。比如在安全管理方面,智慧学校就大有可为,像夏天提醒防溺水、危险区域自动提示和报警、校园暴 力现象第一时间预警等。

·智慧课堂对日常教学有什么帮助吗?

王彩玲(八年级语文教师):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令我们耳目一新。在课前,传统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形式较为单一,预习效果也难以落实,现在我会根据授课内容制作导学案,并通过智慧课堂把预习任务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平台上传预习成果,我们就可以直观了解到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上课就可以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智慧课堂,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抢答、小组合作讨论、拍照上传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去自信地表达自己,也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后,可以基于平台巩固课堂效果。学生完成练习后可以上传到云平台,他们可以看到彼此的习作、互相点评,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作业点评模式,让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

韩晗(教研组主任):智慧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通过各种互动、即时反馈来启发学生的智慧。

总结来说,它的使用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并根据学生在导学单中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也能有针对性的提问。同时,随堂检测的结果实时呈现,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课后练习同步呈现分析结果,学生可以很快知道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教师也可以在后续讲评课时更有侧重点。智慧课堂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

智慧课堂常态化教学

·如何理解学校所倡导的“减负提质、轻负高效”教育理念?

李燕涛(执行校长):学生的和谐发展、多元发展是东校育人价值观的特色体现,“减负提质、轻负高效”是五十中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其背后的本质思想就是“以生为本”。

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我们教师的教学节奏要尽量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让教与学的节奏能够达到相统一,这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是比较难实现的。在传统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得快,那学习慢的学生跟不上;如果教得慢,那学习快的学生就被压制了学习主动性。智能化的产品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师能够知道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节奏,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跟上课堂教学节奏。

·信息化技术在助力实现“五育”并举方面,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燕涛(执行校长):所有入校应用的信息化产品,一定要支持“五育”并举的落地,一定要支持教育部“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的实施。例如,在德育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实施“智慧团建”,把德育的课程、实践等都囊入班级团建活动中,并探索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系统化的记录、分析。

在国家非常重视的学生身体健康方面,信息化技术也有可发挥作用的地方。比如现在要求的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两次视力检测,绝大多数学校都没做到。如果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储存与提示,就能大大提升视力检测频率,并且跟踪分析,在孩子视力下降时及时提醒家长。

王海龄(美术教师):学校目前有二十多个社团,社团内容分为科技类、文艺类、表演类等。七年级全员都会选择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每周一或周五下午的第四节课是社团课的固定活动时间。此外,教师们还会不定期地邀请校外专家教师来讲授茶艺、插花等课程,让学校外面的艺术空间进入校内,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民乐、信息学、足球、科幻等多个社团多次荣获表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个性化的平台。

  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

·信息技术进入初中教育阶段,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李燕涛(执行校长):各类智能化教育设备的入校应用,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教育“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在质量提升方面,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公平发展方面,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可以形成学生的个人画像,包括综合素质报告类的材料,就能帮助教师真正全方位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让孩子们都能接受到公平的对待。

·学校管理者应从哪些方面去推进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落地使用?

李燕涛(执行校长):首先还是要优选设备供应商,产品一定要好。要选择非常成熟的方案,供应商要具备提供长期服务的实力。设备选的好,才能为后续的推广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必须要让教师们体会到信息化产品的好处。在优选了产品的前提下,教师只要亲自使用了,必然能够体验到对比传统方式的优点。即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产品的不足,供应商也能及时响应,那么这种因为正向反馈带来的良好体验感,则会进一步提升。

第三,一定要快速并且规模化。规模化可以帮助在全体范围内形成“大家都在用”的心理效应,让教师减少心理排斥感,不会把它当成个人本职工作以外的负担。而且教师全体都在用,大家可以共享资料、互相交流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个体的工作量。

为什么要快速?因为速度不快,教师对产品的优点体验就不会深入。在前期推广阶段,就要竭尽全力地解释、阐述、展示产品的理念和功能;在入校落地阶段,更要扶持学校快速推广,通过培训、观摩、打造示范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大多数人尝到甜头,并养成习惯,就为后续的广泛使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要制定完备的推进制度、管理措施。比如针对设备的保管制度、针对教师的激励制度、面向学生的监管措施以及连接家长反馈的渠道等等。教育事业有自己的特殊性,新技术进入校园,需要我们在一开始就做好避免负面效应产生的预案,让它只发挥正面的作用。

上一篇:2021金犀奖:婚礼纪携手全国结婚商家直面数字化时代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