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上海在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在线 > 文化 > 文章内容

做个理想的中国人--读《君子之道》有感

作者: 编辑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18-11-25 阅读:

  一直以来笔者特别喜欢“君子“形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但总觉得“君子”形象是笼罩在一层神秘面纱之下的,久久不得要领。直到文化大家余秋雨《君子之道》的横空出世,文章以“君子之道”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君子的形象,使其愈加的丰满和传神,“君子”作为中华文明的集体人格、文化密匙,在余秋雨细腻诗化的语言下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余秋雨是文化大家,当然对文化有深刻的体悟,他来讨论君子与小人这个亘古就有的命题,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别有一番滋味儿和意义。我想,这也许就是他的新作《君子之道》吸引人的缘故。古之君子,在人们的眼里,就是精神的丰碑,今天,他们在余秋雨的眼中,更加丰满和传神。

  那么,余秋雨眼里的君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君子之道》给出了成为君子应具备的九个方面:即:一,君子怀德;二,君子之德风;三,君子成人之美;四,君子周而不比;五,君子坦荡荡;六,君子中庸;七,君子有礼;八,君子不器;九,君子知耻。如果说,文化的最初踪影,是人的痕迹,那么,文化的最后结晶,是人的归属。余秋雨给出的这九个方面的提示,就是使人成为更高意义上的人。

  余秋雨替我们翻开了历史卷帙,从中搜寻君子们走过的风雨人生路。从苏武牧羊到诸葛孔明,从文天祥到谭嗣同,这些真君子们用实际行动甚至生命践行着“君子之道”。如今,正如秋雨文中所言,君子本应“厚德载物”,君子本应“知耻”,然而,在这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人们太多的时间迷失在了喧嚣的都市奔波中,亟需重塑集体人格。

  可以说,余秋雨和他的《君子之道》,意在为我们指明一个方向,把古之君子的风范,变为今天的现实,从而塑造中华文化的理想人格。读罢全书,你会惊异和欣喜地看到余秋雨在文末舒心的一叹:“那么多年过去,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搁笔搓手,告诉读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即“君子之道”,那么之前的一半呢?”我们很容易想到,余秋雨指的另一半是什么。给君子画像,给了人们引路的火光;同时,对今天的世人也有更多的警示,做君子,不做小人。

  “君子”二字,最能体现国人光明的价值取向。笔者看来,君子比勇士更儒雅,比绅士更正义,较之书生少了几分酸腐之气,比之英雄少了几分草莽之气。君子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孔孟之道,即是君子之道。但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君子之道“也应与时俱进,焕发新芽,不拘泥于孔孟之道。但孔孟对于君子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核却是不变的。

  那么,沿着余秋雨的“君子之道”,置身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走下去呢?

  君子要慎独自修,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即自控力和掌控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现如今,“君子”应秉持“君子之道”。严于律己,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权钱所倾倒。博闻强识,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内涵,由内而外,君子气质浑然天成。

  君子要守道,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君子要自我实现。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岗位,都要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做到极致,自我超越。古人云:“积丘山之善,未为君子”,君子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是故,以君子自期自许者,当以求真务行为本,终生躬行不怠。

  余秋雨上下求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铸就此书。透过余秋雨的“君子之道”,我们看到了他对拂去“这张中华文化遗嘱”上尘埃的急切期盼。作为国人,应该重拾“君子之道”,刚健、笃实、辉光、博学、审思、慎问,让“君子”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标识,让国人的灵魂找到故乡,让信仰驻扎,让中华文明薪火永传。

  做个君子,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中建路桥建设发展公司 刘洋)


上一篇:这些田园小品好喜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