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上海在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在线 > 国内 > 文章内容

朱火兵:人生是一场自我修复的过程|对话浠商奋进者

作者: 编辑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0-12-09 阅读:

2020年8月,浠水乡音群群主周东、浠水籍知名财经作家陈润共同发起“浠商奋进者”品牌传播计划,计划采访100位浠水籍优秀企业家,传播他们的故事,以此弘扬浠水文化、助力家乡发展,提升浠水凝聚力。

作者|杨笑

口述|朱火兵

北京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来源|浠商

朱火兵,一线法律工作经验超过15年,曾任上市公司——美盈森集团法务部总监,现北京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他曾经一路从法务专员做到上市公司法务部负责人,期间经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诉讼案件,和无数件非诉事宜。其中仅重庆、苏州、东莞三地的三个工程案件就为公司挽回了两千多万的经济损失。另外一手经办了公司因并购而引起的“董事会决议撤销之诉”“股权转让之诉”等“所谓商法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诉讼”。

自2017年起,朱火兵转型做执业律师,目标专注于民商领域。现执业于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自执业以来,共代理案件50余起。他为正义发声,帮助很多人、很多家庭以及公司以法律为盾,为他们挽回了经济层面、精神层面的损失。

最近,浠商奋进者对朱火兵进行了专访,对于律师行业的认知,职业的成长,从业15年有余执业律师朱火兵有着独特的见地。

本文还将讲述朱火兵对于职业、家庭、人生的平衡之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大火的一部女性都市成长剧《三十而已》,讲述的是关于女性在30岁到来的时候,人生遇到的种种挫折和挑战,在经历了妥协、克服、直面困难后,最终找回人生定位的故事。

当我们透过社会现实去了解女性的时候,鲜少有人愿意去追问,男性在40岁时,是否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女人的30岁,男人的40岁,都是人生的一场危机与机会并存的时期。古往今来,对于40岁的男人的定义,都不外乎于成熟、稳重、成功、人生最重要的黄金十年……等等溢美之词。

实际上,如果将一个40多岁的男人拆开打碎来看,你会发现,能满足上述形容词的,少之又少。如何在家庭、事业、本我中平衡出一个“独立男性”?则需要克己复礼,从容地应对当下。

朱火兵这样形容自己的30年:

我20岁的时候,充满了少年心气,且意气风发;

30岁的时候,有几分畅快,又有几分肆意,跟爱人结婚有了女儿之后,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责任;

40岁的时候,当我们经历过一些起起伏伏,看透生活却依然愿意相信生活,对当下保留一些美好的纯真,不怕输给谁,但作为一名律师,想打赢每一场官司,所有的一切都来者不惧,熨贴且自洽。

回头来看,朱火兵去审视自己的过往,就像坐在一条系着安全带的过山车上,经历过穿越低谷的过程,也体验过顶点下坠的感受。看过了很多风景,也体味了人情的冷暖。但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至于终点想要到达何处,朱火兵觉得并不重要,他更看中过程。

01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深冬的早晨7点,天刚蒙蒙亮,朱火兵就开始自我唤醒,9公里户外公园慢跑,平均配速6分44秒。为了防止破7,最后两公里冲刺时,他特意提快了速度。

朱火兵需要让自己在脑力上保持严谨,于是在身体上给自己足够的体力。这样,他会很有安全感。

刚进入不惑之年的朱火兵,现在是一名执业律师。加了他微信好友之后,从他的朋友圈中可以初步勾勒出一个中年男士的日常:工作,运动,陪妻子女儿、读书喝茶……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波澜。

朱火兵参加爱人研究生毕业

这似乎是一个中年人最舒适的生活方式。朱火兵却说:你只看到了我现在的舒适,却体会不到之前的波澜。

即便是在工作以外的闲暇时刻,他也会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固定的事。什么时间去跑步、什么时间读书、什么时间是亲子时刻,都有其定式。

你很难在朱火兵的脸上看到中年人的焦虑。我问朱火兵,你怎么看待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

他从容地笑了笑:“把40岁过好了,哪有什么中年危机。”

如何把40岁过好了,朱火兵总结了三点:

第一,在时间上下功夫。以人为镜,方知得失。朱火兵了解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做实体的企业家,他们身上有共同的特质:执行力特别强。

在成为执业律师之前,朱火兵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法务部总监。那时候的他,非常拼命。即便是领导凌晨两点打来电话,朱火兵也会去用心倾听,与时间赛跑,及时执行项目。

第二,要具备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状态。前些年,朱火兵经历过一个苏州子公司的恶性暴力事件,当时集团派朱火兵去处理。作为第一处理人,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本能上会被未知的恐惧感支配,能够独立担当起这个责任,就要迅速打破原有的舒适区,以及临危不惧的决心。

第三,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做上市公司的法务,接触到的企业家会很多,因此要以更高格局、高纬度的眼光去看问题。在一家公司从法务专员做到法务总监,每一个阶段都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一名好的法务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法律使用艺术家。

02

“人生是一场自我修复的过程”

与朱火兵现在体面从容的生活不同,他的童年则是截然相反的。

“我小的时候,父亲性格冲动,易怒。处理事情的方式简单粗暴,因此容易因冲动而与人发生纠纷。随之而来的就是父亲被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我和母亲一边担心父亲的人身安全,一边还要面对经济赔偿问题。人的恐惧来源于对事物的未知,我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因此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这也是我立志从事法律的原因。

对于朱火兵而言,幼年时期父亲的缺位,原生家庭的隐痛,都是他一生中再也回不去的遗憾。于是,他决定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童年时期的创伤。

老子《道德经》说:“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17年的教育,让朱火兵学会了术具体讲就是所谓的知识,技巧,而他用了更长的时间去自我修复。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修复的过程!

对于工作而言,朱火兵从上大学时就报考了法学,他希望通过法律去解答自己童年时期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以及通过法律去保护自己。

在生活中,朱火兵对于女儿可谓极尽爱护。“我不希望我的女儿从小没有父亲的关爱。别人的家庭可能父亲要挤出时间跟孩子培养感情,教给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道理,而我跟孩子的交流,基本是每时每刻的。”

朱火兵和女儿的生活照

对于重塑自己的人生,朱火兵这些年接触了国学。慢慢喜欢上了“前人”的生活。很多时候,他都会专门腾出一定的时间,跟自己对话。让自己与生活相处地更和谐。日记,跑步喜欢只带佳明手表跑步,都是很好的自悟手段。

他说人的成长就是“顺势而为”。20岁意气风发,年轻气盛,可以狂。30岁踌躇满志可以傲,但是40岁之后应该稳。

从交友、共事上来说,20岁可以仅仅和自己喜欢的人来往;30岁能和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的人来往,但是到了40岁之后,必须学会与任何人来往。

正所谓先看山是山,后看山不是山,最终依然是看山是山。当自己达到“人人皆圣人”之时,当是自我圆满之时。

现在,朱火兵活得很通透,对于生活、工作,一开始有很多看不惯的事,到最后,朱火兵说,那时候并不是看不惯,而是看不懂,当你真正看懂之后,你就能完全的接纳它,你也会真正进人一种和谐的境界。这对于长期和法律事务打交道的律师来说,很重要。

过往的繁华也好、困惑也好、愤世嫉俗也好,都将成为过眼云烟。2017年以后,朱火兵觉得自己现阶段只能做两件事——修身、齐家。

于是,他拿出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与家人相处。两年的时间,他首先戒掉了吸烟的习惯,坚持跑步锻炼,已经累计跑步1000公里。其次,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前提下,他按计划用空余时间第一次通读完了《资治通鉴》、《四书五经》、《金刚金》、《心经》、《传习录》等国学经典。逐渐回归一个真正的自我,让职业和生活高度地融合,以此良性循环下去。

朱火兵说:“所谓的断舍离归根结底需要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予以支撑。能、敢‘断舍离’是物质层面的问题,但是知道哪些是断舍离则是智慧,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慢慢回归本质,朱火兵认为,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最重要的是要专心、专注地去做,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03

“没有绝对的公平,

但这是我的毕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律师,朱火兵经常将自己的座右铭摆在面前: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这是我毕生的的追求。

他说,作为一名执业律师,要讲基本的职业道德。

首先,一定要忠实自己的当事人。以结果为导向,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全力以赴地让案件得到最好的判决结果。

其次,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有法律信仰。

专业是律师生命线。专业水平来源于日常的用心学习和实践。自转型做执业律师以来,他利用没有案件的工作时间打磨专业。他说,理论、实际结合的能力能反映一名执业律师的专业水平。为了增加自己的经验库,他利用没案件的工作时间学习《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判例》等以充实自己的“实践库”,用学习《民商法学》月刊等书籍,完善自己的理论库,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将二者高度结合。

当有具体法律事务时,他则全力以赴,反复推敲求证,完全做到“目光反复穿梭于事实和法律之间”。他说,当进入“实战”时,就是法律之光落实到尘间之时。自己必须以“法律人”的视角进行“战斗”。

他说自己对专业的信仰深入骨髓,尽忠于案件是护卫生命线,不断的的学习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专业,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向法律致敬。所谓的信仰,就是骨子里的追求,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行动中。正所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另外说到法律的信仰就是对法律权威的尊重。我坚定的相信司法是公正。虽然会出现个案的不公平,但那是有具体原因的,作为一个信仰法律的法律工作者,就是要尽自己之力,让自己承办之案在阳光之下。当自己身怀正气,法律的光辉自然会出现的自己周围。

最后,要有大局观。

法律工作其实是一项极度综合的专项工作。它需要细微的敏感力,高度发散的思维了想象力,严密的论证了…总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以用于这项工作的总结。

每个案件都是不同的,要以当事人诉求预期为出发点,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案件的客观事实情况,充分运用诉讼规则,诉讼技巧,达到最终目的。往大了说,法律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律师可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诉和非诉的选择。往小了说,如何设计诉讼请求,何时诉等。另外,对于案件的把控所需要的不仅仅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专业以外的包括司法环境,具体办案人员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如今,朱火兵在律师行业从业多年,对于当下的行业环境,也有着深刻的考量。

传统的律师行,对于大多数见习律师来说,长期处于被动压榨的局面。一名律师,从他拿到执业律师证到真正可以接案子中间,在职业规划上是一个非常真空的状态。这种职业真空期,通常会让这些年轻人成为被剥削的阶层,这是我们律师行的一些通病。

“我时常在想,如何去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让打算从事律师行业,或者已经成为执业律师的年轻人得到更好发展方向呢?”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朱火兵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觉得,如果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会吸引很多有才识、有理想的年轻人。

为此,朱火兵强调了两点。第一,要让新人有更明确的进阶途径;第二,缩短职业空窗期。

朱火兵现在已经组建了一支专注于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民商律师团”,现有三名执业律师。另外两名都是执业不久的青年律师,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年轻的优势。

对于律师来说,年轻意味着知识结构新,学习接收能力强,连续工作能力强等,但是年轻也意味着沟通能力可能不足,大局观不足而导致的把控能力不足,案源不足导致的实践机会不多等。

目前,朱火兵已经研发了物业服务板块,财税法律板块,股权服务板块、劳动合同板块等四大法律板块产品。

朱火兵作为该团队的组建者和领队,发挥大家的优势,避免各自的短板。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以讲课、培训等形式作为“法律事务”承接的导入口。让年轻的执业律师,有更明确的进阶途径。

以下是“浠商奋进者”与朱火兵对话的部分精彩内容,略经作者编辑:

Q:您认为您身上最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是什么?

朱火兵:自我修复能力。这是我爱人给我总结的,她说我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我是如何理解的呢?其实面对家庭、工作和内在的自我,都要以阶段性的自我修复去调节、去平衡。

毕业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迷惘期。老子《道德经》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那这17年的教育,我只学会了术,因此,只能用很长的时间去自我修复,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修复的过程。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有些狂妄,认为自己的能力强大,但碰壁多了,就会带给你一次次的教育,你能做的,只有不断修复自己,让自己足够强大。我的职业生涯,从一个法务专员到法务总监,直到成为执业律师,一直在保持不断地学习,当你固执地认为自己原来的理解就是对的,3至5年之后,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即便不被淘汰,也回不到自己的初心了。

Q:您最自我严重怀疑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件事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呢?

朱火兵:特别畏惧职业空窗期。几年前,我从上市公司法务总监辞职,转型做一名执业律师,没有业务,一下子就闲下来了,那时候陷入了自我怀疑。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很消极的,大起大落的感觉,但是我很感激那段岁月。因为物极必反,它会让我试图去更深刻的反思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跟负面的自己对话。

Q:您最近几年在哪些方面做了重点的提升?

朱火兵:一个是专业,一个是我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另外一个就是生活的历练。专业是我的立身之本,我必须要去花时间去看,不容商量的。当你聚焦于如何提供好的东西,客户自然会找上门来,而不是把客户拽过来。

Q:最影响您的理论人物或者书籍是什么?

朱火兵:孔子《论语》、王阳明心学、《传习录》。

Q:您的生命中,有没有出现一些扶持过您的人?

朱火兵:我从小都很自立自强,却不敢说人生的路上从来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我能专心的在本行业里持续耕耘,最离不开的就是我爱人的支持。她让我很有安全感,不论是精神上的迷茫期,还是事业上的低谷期,她都会陪伴我、鼓励我。

我还很感谢我的女儿,是她让我懂得了一个男人真真正正的责任。如果说我在要宝宝之前,还会偶尔逃避现实,现在则完全不会。是她让我变得内心柔软,面对生活困难时,为她竖起一面坚不可摧的墙。

我还要感谢我上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王海鹏,董秘黄琳。她们让我改变了思维模式。

Q:您是怎么突破这个职业的天花板的?

朱火兵: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出现了任何天花板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用心。用心才能知道天花板在哪,才能去攻克它。其次就是找方向,找对方向往往事半功倍。我经常会花时间与自己独处。包括去跑步、闭关。我每年都会花一个月时间跑到寺庙里去小住一段时间。通过静心凝神去净化自己,思考出路。最后就是“行”,任何事最终都是“行”出结果。

Q:通过您过往的人生经历,给年轻人一些建议与成长启迪。

朱火兵:不敢说建议,只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到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沉下心来,在世上磨。

20岁的时候偶尔迷失一下,有时候想不通事情,都很正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就好。我很感谢传统文化,感谢我过往的一切,它让我现在慢慢的很舒适,乃至于将来可能有一天我沿着这条路一直走,我达到什么程度,都能很坦然的接受。

最后将自己书房的一句话和书桌上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知行合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存善去恶为良知”。

上一篇:统计局:11月CPI同比降0.5% PPI同比降1.5%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