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上海在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在线 > 文化 > 文章内容

读亨利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苏比的被捕,为何难以叫人拍手称快?

作者: 编辑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19-01-04 阅读:

文:双木林兮

这几天气温骤降,大街上衣衫褴褛的流浪者又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这样的时刻总让人不禁想起欧亨利的短篇《警察与赞美诗》,脑海中再现他笔下的这个有点荒诞有点离奇的故事。

对于读者而言,这应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美国桂冠诗人欧亨利最广为流传的小说之一。它讲的便是一个叫苏比的流浪汉在冬天的遭遇。美国的冬季特别寒冷,苏比当然对此无能为力。当他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瑟瑟发抖时,他除了重蹈多年的覆辙之外真的无路可走。于是败给寒风的他打起了老主意——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他打算今冬再次被送往那里,以度过残酷而漫长的寒冬。

可是,进监狱却不是一件想到就能办到的事,于是苏比想方设法去犯法,为了达到如愿被送去那个岛上监狱的目的,他既要控制好犯法的尺度,又要把握好行为的分寸。而他如何成功地通过犯法来被警察抓捕是他处心积虑的事情,也成了小说的主要笔墨所在。

他为此一共做了六次努力,先后干了六件知法犯法的事。第一次,他想要到豪华餐馆去吃一顿霸王餐,可惜侍者领班连门都没有给他进去,单是凭着他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裤子就把他赶到了大街上;第二次,他捡起地上的鹅卵石,砸向一家灯光通明,陈设别致的铺子里的大玻璃窗,但闻声跑来的巡警对站在街口挑衅得有点直接的苏比视而不见,却把一个跑着去敢搭车子的人认定为嫌犯,犯事的苏比无需担责;第三次的他还是回到了饭馆,在一家不起眼的饭馆点了牛排,煎饼,油炸糖圈和馅饼之后故技重演,打完牙祭但不付款。这次的行动也没有换来警察,而是店家伙计的一顿凑。他一节一节地从地上撑起来,想到了第四个法子。

第四次他决定去调戏一名年轻女郎,以猥亵罪获得去监狱的资格,但没有想到的是,那名女子更加轻薄,害她差点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惹不起女子的他只好半路躲闪,他被抓的计划再次落空。第五次,他打算以扰乱公共治安罪名引起警察的注意,刚好通明的影剧院门前站了一名警察,他于是当街像个疯子一样大喊大叫,可惜的是,苏比被警察当成了庆祝赛球胜利的耶鲁大学的学生在狂欢,他不仅没有被拘捕,反而得到了警察的理解和庇护。

最后一次,他在雪茄烟店准备对一把雨伞顺手牵羊,雨伞的主人随即追来,苏比以为可以用盗窃附加侮辱的罪名来成功获得警察的逮捕,却不料这个衣冠楚楚的人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窃贼,苏比的反问倒使得他做贼心虚,落荒而逃。可想而知,苏比的一练串阴谋诡计都没有得逞,他的求被捕计划一一落空。

小说写到这里,透过欧亨利颇具幽默意味的笔调,读者很容易把握到文字背后的主旨。流浪汉苏比一门心思求被捕的荒诞,正是社会底层现实艰难困境的折射,是弱势群体无法应对生存压力和难题而做出的非正常举措。毕竟没有一个正常人会愿意以蹲监狱为过冬的代价,这看似不可思议甚至荒诞不经,但是,这样的荒诞离奇正是欧亨利对贫穷和弱小群体生存状况的文学写照,无不具有现实的嘲讽性和针对性。

更令人深思的是,作家并没有忽视流浪汉苏比自身的问题。戏谑的笔调下是苏比堕落的个性。他甘于沉沦,自暴自弃的特点使得小说讽刺的意味更加深重。让人想起鲁迅笔下一度批判的国民的劣根性,一直以身陷囹圄为过冬良策的苏比其实正是坐稳了奴隶的子民,而此刻他绞尽脑汁求被捕也无非是处在“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他身上的那种不求改变,不思进取,自甘沉沦,堕落颓废的人性弱点的确引人深思。所以小说单是这样的内容便已足够深刻了,但欧亨利还不过瘾,小说并未结局,好戏还在后头。

当屡战屡败的苏比垂头丧气地打道回府时,他经过了一个古老的教堂,里面飘来了风琴师熟练的赞美诗乐曲,圣洁的动人的音乐使苏比醍醐灌顶,他一霎那闪过的由圣徒的音乐带来的人性的复苏使他决定重新做人。他不打算继续这样卑劣的行当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警察降临了,他竟被逮捕了,而且他再一次被打发到那个熟悉的冬季寓所——布莱克威尔岛监狱。这就是小说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让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个问题:苏比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被警察逮捕以送去监狱躲过寒冬,最后他如愿以偿,那这算不算一种成功?相比于之前几次三番的失败,苏比最后的结局无疑是成功的,但这里成败的戏剧性反转让人看到的除了社会底层的生存困境和草根的某些劣根性之外,还有更多现实的讽刺。因为,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都不期待这样一个成功的结局。

尤其是教堂传出的圣徒的音乐拯救了苏比那颗堕落沮丧的心灵之后,我们希望小说戛然而止,这样就让人看到了一颗枯萎灵魂复苏的希望,看到了艺术对心灵潜移默化的化育功能,看到了人骨子深处的自救和反省意识。我们希望终止于音乐的小说能开启苏比新的人生旅途,这向好的结局将寄托我们对这个小人物最深切的关怀与期望。

但是欧亨利安排了警察的出场与苏比的最终被捕,这样的“成功”是出人意料的,但又是作者的“处心积虑”。神圣的教堂音乐在警察所代表的法律面前仍是无力的,艺术的教化需要温和的人文环境和种种契机,但不完善的法治却充满了各种不合理的可能性。苏比放纵自己触碰法律求被捕而不得,却在自己内心最纯洁、人性最善良之时被无端抓捕,这就显示出了美国法律的随意性和戏剧性。

真正的法治应该促使人向善向好,惩恶扬善的法律精神应是包括底层人在内的所有人和平安稳生活的保障,但讽刺的是,警察的警棍对准的偏偏是各种无辜的众生,无论是那个赶车的嫌疑犯还是在教堂前侧耳倾听音乐的苏比,都只不过是本性良善的良民。赞美诗最终敌不过警察,因为法律已失真,法治已形同虚设,这就是造成苏比为代表的那些小市民人生戏剧性的原因之一。

回看我们眼下的这个社会,共同富裕还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寒冷的冬天仍有许多无家可归的“苏比”们,但愿他们老有所依,饥有所食,冻有所衣,住有所归,愿人间少一些“苏比式”的戏剧,愿公平人性化的法治能保障我们内心的安定与向善的本性。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书!

上一篇:忍着熬着,寒冷就过去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