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上海在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在线 > 文化 > 文章内容

我们正在失去脚下的土地

作者: 编辑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19-01-24 阅读:

20世纪70年代,全球共报道了660起灾难,包括干旱、洪灾、极端高温事件、野外火灾以及暴风雨。而在21世纪前十年,全球报道了3322起灾难,是1970年代的5倍。仅仅30年间,灾难数量的增加已令人难以置信。当然这一切也不是全部由全球变暖造成的,但是气候信号十分明晰。

——《改变一切:气候危机、资本主义与我们的终极命运》

若是将全球气温推升过特定阈值,可能会引发突如其来、不可预测、可能无法逆转的改变……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我们不再给大气增加任何多余的二氧化碳,可能无法阻止的过程已经箭在弦上。

——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科学团体,

美国科学促进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报告,2014

上周四,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海洋升温速度,比5年前的预估还要高出将近 40%,而且已经连续几年突破记录了——这个数字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也许挺触目惊心的。

就我们向大气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所吞噬的热量,其实本可以引发更剧烈的温度骤升、气候骤变,但因为海洋会吸收掉93%的热量,人类才得已避免更为直接的毁灭性后果,而这个代价就是,海洋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海平面上升、飓风等灾难频发、海洋物种消失等等。

然而,尽管海洋承受如此多的风险,发挥了巨大的缓冲作用,但似乎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还不够——近两年,我们还是越发明显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异常。

你是否还记得去年的高温夏天,北极一度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大家尤其担心北极熊过得是不是很惨。虽然南方周末发文科普,去年“北极圈内个别站点超过30℃,与其说北极高温,不如说北欧东北部高温。”也有其他媒体告知,北极熊的数量因为得到关注,部分地区甚至不降反升,但——

北极不高温≠北极不消失,

北极熊安全≠其他物种安全。

冰川在融化是很早就被警告的事实,冰融水还会起到一种润滑作用,促使冰川向大海加速移动,而北极变暖的速度,也的确是全球其他地方的两倍……

这两天,又有一则新闻让许多人唏嘘:世上最后一只金顶夏威夷树蜗——“孤独的乔治”离世了,由于14年来找不到配偶,这只蜗牛的死亡便意味着,夏威夷树蜗整个物种的绝迹……

可你知道吗,这只蜗牛还是幸运的,在它生前还能被人工保护,它的身体组织还可以被冷藏,有朝一日或许可以等待技术将其复活,而更多的物种,却是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消失……

1.

我们正在失去脚下的土地

据说,50年后,马尔代夫就要沉没了。

我们无法穿越到50年后去验证马尔代夫还在不在,但这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里,有一群百姓,已经在努力地挽留脚下的土地。

早在2010年的BBC纪录片《北回归线》里,就展示了这样一番景象:

孟加拉国,河水与陆地的界限模糊不清,几乎整个国家只比海平面高几米,海平面还在持续上升,而这也正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孟加拉国的威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更严重的主要原因。

你能看到河岸上没有岩石,全是泥,这里的土地不仅受到常年洪水和热带气旋的威胁,还常常被汹涌的河水侵蚀。

就在去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预测,传统农业区的农田灌溉行为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2070至2100年,中国人口最密集、以农业为主的华北平原将会全面遭受威胁生命的热浪袭击。

也就是说,到了本世纪末,华北平原将不适宜人类生存……

与此同时,原本就不适宜生存的北极冰山,人们似乎一直在“过度”关心。

1996年,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美国,八个北极国家组成北极理事会,以协调各国在北极圈的利益冲突;

2007年,一个俄罗斯极地考察队就曾在北极点放置了一面国旗,试图以此作出象征性的领土主权宣示;

2014年,丹麦向联合国递交声明,宣称对北极89.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拥有主权;

2015年,俄罗斯也递交声明,要求承认其对北极1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主权,此前2001年,俄罗斯就提交过一次声明,但被驳回;

另外据说丹麦属地的格陵兰政府希望冰块消退,开发资源,发展现代岛屿经济,最后从丹麦手中“买到”独立……

2011年6月5日,挪威新奥尔松一处即将融化的冰山。AFP PHOTO | Martin Bureau

先不论北极消失后果如何,大部分人也许并不知道,现在我们所享受的许多资源,甚至文明,已经付出了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昂的生存代价。

《改变一切:气候危机、资本主义与我们的终极命运》一书中写到,用水力压裂法开采的天然气,甲烷的排放量比常规开采方法高出至少 30%

而甲烷的蓄热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出34倍,在其释放的前10~15年内有着更高的蓄热能力,而且在这一时期,甲烷的升温潜力比二氧化碳高 86倍。

“说白了,在我们需要寻找快速减排方法的关键时期,全球天然气热潮正在建造一个超级强大的大气烤箱网络。”

但天然气行业不是唯一开始采用高污染、高风险开采方法的行业,更为人熟知的也许是海上石油开采,这类开采一旦产生石油泄漏,就是灾难性的、无法清理的,例如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的“深水地平线”事故(即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而这类石油公司通常会进军更深、浮冰更多的海域。

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井口的鸟瞰图,一艘船正驶进被油污覆盖的海面。PHOTO | Daniel Beltra

这些被产业界称为创新的东西,换一种说法,简直就是吸毒成瘾后自杀前的最后挣扎。

我们正在炸毁各大洲的岩床,往我们的水里抽送毒物,削掉山峰,铲平北方森林,危及深海,争先恐后地探索正在融化的北极。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夺取最后一滴油和最后一块石头。

是的,很多先进技术正使得这一切变成可能。但这并非创新,而是疯狂。

2.

在变暖的世界中消失的孩子

我们已经知晓,气候异常会威胁到物种生存。站在动植物的角度,人类真可谓自私而虚伪——加速物种灭绝的是我们,为他们的灭绝而担忧的也是我们。

某种程度上,北极熊和夏威夷树蜗都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被看到了,真正可怜的,是那些几乎不被人知道存在、没有被看见就消失了的生命。

《改变一切》书中不无同情地描述道,生命的火花在最早最脆弱的时候被扑灭和扼杀:在卵的形态时,在胚胎的形态时,在鸟巢里,在兽穴里。”

这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而是一串令人感叹的名单:

海龟这个古老的物种,在令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碰撞时都生存了下来,今天它们却面临繁育的难题:雌海龟产卵地区的沙子变得太热了。在某些情况下,温度高到许多卵完全不能孵化,要不然就是能孵化但大多孵化出的是雌性的小海龟。

而至少有一种珊瑚正经历一个类似的与气候相关的生殖危机:当水温高于34摄氏度(93华氏度)时,卵子与精子的结合活动就会停止。同时,高温可使形成珊瑚礁的珊瑚缺乏食物,它们不得不消化自已的卵子和精子来获取营养。

沿着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太平洋海岸生存的牡蛎,因为近几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酸化,幼体在生命的最初几天无法形成小贝壳,这导致大规模的死亡甚至整个种群的死去。

到2014年,这件事导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扇贝种群的整体崩溃。该海岸某个最大的扇贝养殖场报称,单在他们的养殖场就有大约1000万软体动物死亡。

在陆地上,气候变化最先、最严重影响到的也是年幼的生物。比如在格陵兰岛西部,小驯鹿的出生和存活率出现了急剧的下降。气温上升似乎已经改变了某些植物的生长周期,这些植物对小驯鹿的成长极其关键,对繁殖期和哺乳期的母鹿也非常重要。

在缅因州,北极燕鸥幼鸟出于同样的原因被饿死:它们赖以生存的小鱼已经逃到了水温更低的水域。

与此同时,有报道称在加拿大的哈徳孙湾附近,由于永冻土解冻,北极熊的兽穴正在逐步崩溃,这让北极熊幼崽暴露在危险之中……

也许我们的思维习惯所理解的“灭绝”,应该是像小行星撞地球,抹去了恐龙的踪迹,像人类祖先猎杀动物,直到它们全部死去。

但在化石燃料的时代,让地球了无生机的手段变得更为隐蔽:我们先是妨得成年动物的生殖能力,再让它们的幼体难以生存。

没有尸体,只是消失——什么也看不到。

3.

灾难面前,我们却失语了

如果有一天,南北两极冰川融化,世界会不会像电影《后天》呈现的那样,在人类措手不及之际迎来冰河世纪?

也许这只是末日电影里的想象,最多抱怨一句“今年夏天真热”“冬天怎么来得那么早”的我们,也不太容易记起2018年4月北京一场莫名其妙的雪,不太习惯记住8月5日印尼龙目岛造成百人罹难的7级大地震,更不会记得十几年前另一场印尼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3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

PHOTO | FT中文网

那一年,道长写了一篇《海啸之前,人类无言》,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里用以结尾,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而不是总在再一次召来大灾难之后才予以反思。

地震发生,我们这类天天要对时事发表评论说说意见的人,一一失语。

我们可以要求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尽快协助国人和市民,我们可以呼吁印度洋诸国尽快协调,建立海啸预警机制;

我们甚至可以请大家重视科研机构的工作和政府对灾难的预防及控制;

当然,身为香港人,我们更擅长分析大型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预测股市随后的表现。

但在这个大家都在关心天灾的时候,不难发现上面那些重要的议题,我们平常谈得多么的少、多不足够。

吊诡的是,这些议题的讨论和落实正是平日就该持续关注的,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再说什么「国际合作」其实已经来得太迟。

PHOTO | FT中文网

……马家辉兄日前在《从黑夜的悲叹里寻得激励》一文里引述了达尔文看到海啸之后的感想:“人类花了无数时间和心血所积累的成绩,只在一分钟内就被毁灭了。”

达尔文的可悲,在于他的演化论,他的宏观视野,并没有使他的同代人觉悟到是大自然选择性地决定了人类和他们的社会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反而产生了强调不同企业、国家和种族彼此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过去我们看到的只是达尔文学说里的物竞,现在我们是否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择呢?

我们能不能开始理解所谓的「适者生存」指的不是什么民族,而是整个人类呢?

……12月26日的印度尼西亚9级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天,通讯社发布了北极圈开始有冰原长草的消息。

这两者之间曲折隐蔽的关联没有进入我们的论述,我们又怎么会有面对未来危机的能力呢?

——梁文道

参考书籍:

《改变一切:气候危机、资本主义与我们的终极命运》

作者:(加)娜奥米·克莱恩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理想国

参考资料:

BBC纪录片《北回归线》

最新研究发现,海洋变暖的速度比人类想象的要快40% | 好奇心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人类在文明中前进的同时,

也在见证物种的消失。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上一篇:200年前「追星」,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