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上海在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在线 > 文化 > 文章内容

以无法为有法

作者: 编辑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19-02-19 阅读:

在个人看来,书法最基本的笔法其实只有七个字:起、行、收、提、按、转、折。

可能大多数初学者看到这个七个字会觉得很普通,根本代表不了所有的笔法。在他们心中,笔法或许是神秘的,多彩的,应该千变万化,应该有无数晦涩难懂的学名。比如什么驻笔、挫笔、揭笔、冲笔……等等。常言大道至简,其实笔法也是如此。全部笔法只有七个字,多说一个字都算流氓。

但是古人讲笔法从来不只七个字,确实有上面那么多学名,而且很多都有应用,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古今人的差异了。学书法应该尊崇古人,这没有错。但是并不该迷信古人,尤其是当下社会背景与古人完全不同的情况,更要分清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比如这些有学名的笔法,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可能很多细心的朋友都发现了这些笔法中的第一个字都是“动词”,比如“揭”“冲”“抢”笔等。从这些动词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个动作,这点很关键,这里边藏着古人创造这些笔法的动机。

首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学字状态,古人是没有墨迹字帖可看的。古代并没有影印技术,学字的唯一途径就是学刻帖,只有那些有钱的人家,才会藏有一两本墨迹字帖。所以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古代的大多书法家几乎都是官宦氏族(是几乎,而不是大多)。为何他们就能称为书法家呢?首先是考试需要,其次就是因为他们有地位,有钱。

宋朝一个四五品以上的官员,半年俸禄不吃不喝才够买一张晋唐墨迹,这一张纸大概A4纸大小。而且这些还是相对便宜的,根本买不到什么王氏珍贵墨迹,这些绝品有价无市。所以可想而知,在古代想学字是多么不容易。如拿今天一本影印名帖去古代卖,那一辈子都能衣食无忧,拿一本十块钱的王羲之墨迹集,到古代就能富甲一方啊。

古人学字跟今人一样,学刻帖是学不出来的,只能看真迹。所以有钱有势还有文化的人就容易“同流合污”,一起互相参观真迹学习。但是,每个朝代的学书者都非常多,能看到真迹的又是极少数,那怎么办呢?

当然是写书论传播书法文化了!给那些没机会看真迹却嗷嗷待哺的小文化青年一个学习笔法的机会,于是这种笔法概念就出来了。

书法理论名家,把书法墨迹中的用笔动作加以提炼,总结成一个生活中的动作,然后以此命名笔法。

这样一来,古人在看书论的时候,就能通过笔法的名称联想到笔锋的动作,进而影响对刻帖的学习和理解。

如我们今天看的这些什么“揭笔”“抢笔”等等概念,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但是在古代绝不晦涩。因为这些基本动作就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他们的语言环境就是那样的,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在今天,去理解“揭笔”,大多数人第一感觉就是“懵逼”,不是他们不懂“揭”这个字,而是他们看到“揭”和“笔”连起来就蒙了。

这些看似玄乎晦涩的笔法,在古代非常实用。古代人能清楚的理解到其中的动作,所以在刻帖中能有所察觉。而且古代刻帖也比较贵,肯定要比买书贵的多。尤其像唐楷碑,拓的数量有限,为了能供得上卖,不得已会在木板上翻刻,用拓片当模子,进行第三次加工。然后从木板上再拓成拓片,这就是经过四次加工出来的名碑拓片,笔法细节早已消失殆尽。

就是在种情况下,这种笔法动作才显露出作用。每个笔画有哪个动作,都要直观的讲述清楚。什么最直观?那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动作,便于理解。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网上那些XX笔法解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就是个卵用。你不懂的时候,学了也迷糊。你临帖临到位的时候,那个玩意就是一个概念,卵用没有,因为其中的动作你在临帖准确时就已经掌握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时代发展了,有墨迹可看,几块钱一本,不用再去凭空想象那种动作了。拿出墨迹,估计正常人都会去模仿其中的动作,即使第一遍不像,过几遍之后也会慢慢贴近,哪还用研究什么“揭”“抢”?用一个成语形容叫什么?

南辕北辙。

现代确实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喜欢听玄乎的东西,他们觉得用笔应该有很多技巧。确实,用笔技巧很多,但是笔法就七个字,其余所有技巧,包括上述那些笔法技巧,无一不是从中生发的。

只要你看过一遍墨迹,比你学这个概念还要管用的多,这个时间浪费的,是不是有些“自作聪明”?

在当下这个时代,有真迹可看,那就不要学古人那么麻烦,看墨迹对比古代笔法名称无疑是“骑马找马”。

正确的做法是看墨迹的时候,仔细研究其中转折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通过墨迹就能清晰的呈现在眼前,而且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就能掌握。这其中用到的所有动作,只有七个字“起行收提按转折”。

现在你们就想吧,你费时间研究那么多笔法概念,对你有多少帮助呢?还不如读一读帖,看看墨迹。实在看不懂,网上还有教学视频,手把手演示动作变化,几乎看几遍都能学会,很多人学书法都是看视频自学的。

古人是没这个条件,他们有这个条件他也不费心研究那么多概念词儿。学习还是要善学,古人的东西,确实是好的,但是有些东西就是有时效性。

举个最残酷的例子,大家所看到的那些笔法概念,大多出自二流理论书家。遍观能数得上名字的名家书论,没有几个这样晦涩的词,只有一些大家出基础教学时有过。也千万不要拿王羲之那些带有这些词语的书论来反证,我只能说那些书论的真实性不可考。

古代大家的书论,几乎都是形容理解形质的词句多,概念性的少。尤其是对笔法,少之又少。现在时代进步了,能用视频记录,就不要去追求那些文字表现的概念。应该先以练功为主,看视频就足够了,这是最快捷的方法。等书法水平上升之后,再去看那些理论,多加体会,就能发现古人的奥妙处。

所谓的笔法、核心笔法,真是有些自欺欺人。只不过好多人都相信有,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教,并不代表教的人也相信。我以前解释这些笔法的时候,我也不会,几乎都没听过这些概念名称。不过就是去网上查了查相关书论,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写几千几百字给人看,最后还要告诉别人这些东西字帖中都有,迷信这个不如多临帖。

古人和今人不一样,那差的远了。今人不要说有视频可看,就算随手拿一本三块钱刻帖,几乎都比古人的入门刻帖好。古人的原拓碑拓片也很值钱,不是谁家都买得起,用的几乎都是翻拓。王铎自己在家刻了一圈石碑,跟后人说,以后咋们家要是落魄了,你们就学习拓片,把我的书法拓片卖出去,也能保证后代温饱。

这就是生活背景的差异。生活时代不同,则很多东西都要被淘汰。倒不是说那些书法概念应该被淘汰,只是觉得大多数人还是不要为那个所累好,学习方法不对。能靠临摹进步,能靠看视频进步,实在不行还能靠老师亲手教学进步,何必去研究那些个无所谓的概念呢?除非你是专业研究这些理论的,或许有用。如不研究理论,那些东西给初学者看,只会越学越迷糊。给有水平的,人家也未必看,鸡肋。

所谓的笔法,核心笔法。其实就七个字,起行收提按转折,多说一个字都算耍流氓别看字少,其中变化可多,每个名家的变化规律都不同,而且每个字的形质也有标准高低。字虽少,学起来也不必古人容易,只是看起来简洁了一点。跟现代所说的“线条”一样。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何现在书法就讲究“线条”,说的好像被西方艺术给带歪了一样。

其实不然,线条指的就是“形质”“神采”。一根线的变化,代表笔法变化,里边的线质,代表笔力,众多线条组成的块儿面儿,就是章法。

其实说的就是古代书论,只不过简洁了而已,换汤不换药。

上一篇:汉字解读【每日一字】义:舍生而取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